2015级地质学专业培养方案
培养目标
本专业培养面向未来国家发展对地质学的需要,适应未来地质学科发展,知识面宽、基础厚重、具有较高专业素养、突出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潜力,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。毕业生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,具有国际视野和领导意识,有理想抱负,可从事地质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、高等教育、科技开发、行政管理等工作。毕业生适应21世纪地球科学发展和国家在资源环境、灾害、国土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其他相关领域对地质学人才的需要,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操守的地质学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。
培养要求
培养掌握现代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,接受专业基本训练,知识面宽、基础厚重、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社会急需地质学专门人才。
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:
1、掌握扎实的数理化基础、外语能力和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,为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运用奠定基础;
2、掌握现代地质学系统知识,掌握现代地球基本结构和演化历史的理论和学说,认识组成地球的矿物、岩石的特征和识别,了解地球生命的演化历史及其在地质学研究中的意义,认识地球演化历史中所发生的构造运动和深部机制,了解现代地球板块理论的历史和在现代地质学中的作用和意义;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;
3、掌握资料查询、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报关信息的基本方法;具有一定的设计实验,创造实验条件,归纳、整理、分析实验结果,撰写论文,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。
4、掌握学科现代进展和理论的发展,为从事高层次的科学研究奠定坚实基础。
专业核心课程
普通地质学 结晶学与矿物学 晶体光学 岩石学 古生物学与地史学 构造地质学 矿床学 地球化学 地球物理学 板块构造学 沉积学与古地理学
计划学制 4年 最低毕业学分 148+6+4 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
说明
辅修专业:27学分,修读标注“*”的课程。
双专业:49.5学分,在修读辅修课程的基础上,修读标注“**”的课程
双学位:65.5学分,在修读双专业课程的基础上,修读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。
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
1.通识课程 43+5学分
(1)思政类 必修 11.5+2学分
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
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.5 2.0-1.0 一 秋冬
371E0010 形势与政策Ⅰ +1.0 0.0-2.0 一 秋冬,春夏
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.5 2.0-1.0 一 春夏
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.5 2.0-1.0 二 春夏
031E003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.0 3.0-2.0 三 春夏
371E0020 形势与政策Ⅱ +1.0 0.0-2.0 四 春夏
(2)军体类 必修 5.5+3学分
体育Ⅰ、Ⅱ、Ⅲ、Ⅳ为必修课程,每门课程1学分,要求在前2年内修读。学生每年的体质测试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,成绩不另记录;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,达标者按+0.5学分记,三、四年级合计+1学分。
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
03110021 军训 +2.0 +2 一 秋
031E0020 体育Ⅰ 1.0 0.0-2.0 一 秋冬
031E0030 体育Ⅱ 1.0 0.0-2.0 一 春夏
031E0040 体育Ⅲ 1.0 0.0-2.0 二 秋冬
031E0010 军事理论 1.5 1.0-1.0 二 春夏
031E0050 体育Ⅳ 1.0 0.0-2.0 二 春夏
03110080 体质测试Ⅰ +0.5 0.0-1.0 三 秋冬,春夏
03110090 体质测试Ⅱ +0.5 0.0-1.0 四 春夏
(3)外语类 7学分
(A)必修课程 1学分
外语类课程最低修读7学分,其中必修“英语水平测试”1学分课程。学校安排一年级课程修读计划是“大学英语Ⅲ”和“大学英语Ⅳ”,二年级起学生可申请学校“英语水平测试”。获得“英语水平测试”1学分的学生,可修读其他外语类课程,以进一步提高和强化外语水平。
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
051F0600 英语水平测试 1.0 0.0-2.0
(B)选修课程 6学分
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
051F0020 大学英语Ⅲ 3.0 2.0-2.0 一 秋冬
051F0030 大学英语Ⅳ 3.0 2.0-2.0 一 春夏
(4)计算机类 选修 5学分
A)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 3学分
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
211G0200 Python程序设计 3.0 2.0-2.0 一 春夏
211G0210 C程序设计 3.0 2.0-2.0 一 春夏
211G0220 Java程序设计 3.0 2.0-2.0 一 春夏
B)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 2学分
以及其他课程号带“G”的课程(不含程序设计类课程)
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
211G0230 计算机科学基础 2.0 2.0-0.0 一 秋冬
211G0240 科学计算基础 2.0 2.0-0.0 一 秋冬
(5)其他通识课程 选修 14学分
通识选修课程包括人文社科组课程、科学技术组课程,以及通识核心课程(课程号带“S”)、新生研讨课程(课程号带“X”)。其中,人文社科组课程包括:历史与文化类(课程号带“H”)、文学与艺术类(课程号带“I”)、沟通与领导类(课程号带“J”)、经济与社会类(课程号带“L”),科学技术组课程包括:科学与研究类(课程号带“K”)、技术与设计类(课程号带“M”)。理学类(生命、环境与地学)学生的通识选修要求:1)在“通识核心课程”中至少修读一门;2)在“人文社科组”中至少修读6学分。其中,在“沟通与领导类”中至少修读一门;其余学分可在历史与文化类、文学与艺术类、沟通与领导类、经济与社会类中选择修读,也可在人文社科类(课程号带“A”)、艺术设计类(课程号带“D”)大类课程中选择修读;3)在通识选修课程或人文社科类、艺术设计类大类课程中自行选择修读其余学分。
A)通识核心课程 2学分
B)人文社科组 6学分
C)沟通与领导类 1学分
2.大类课程 34学分
(1)大类必修课程 必修 34学分
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
061B0170 微积分Ⅰ 4.5 4.0-1.0 一 秋冬
061B0200 线性代数 2.5 2.0-1.0 一 秋冬
061B0370 大学化学实验(G) 2.0 0.0-4.0 一 秋冬
061B0450 无机及分析化学 4.0 4.0-0.0 一 秋冬
061B0180 微积分Ⅱ 2.0 1.5-1.0 一 春
061B0211 大学物理(甲)Ⅰ 4.0 4.0-0.0 一 春夏
061B0380 大学化学实验(O) 1.5 0.0-3.0 一 春夏
061B9010 有机化学 4.0 4.0-0.0 一 春夏
061B0190 微积分Ⅲ 1.5 1.0-1.0 一 夏
061B0221 大学物理(甲)Ⅱ 4.0 4.0-0.0 二 秋冬
061B0240 大学物理实验 1.5 0.0-3.0 二 秋冬
061B909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.5 2.0-1.0 二 春夏
3.专业课程 72学分
(1)专业课程 必修 56学分
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
061B0010 常微分方程 1.0 1.0-0.0 二 秋
061B9080 仪器分析 1.5 1.5-0.0 二 秋
06120230 地球化学* 3.0 3.0-0.0 二 秋冬
061B9030 物理化学 4.0 4.0-0.0 二 秋冬
83120140 普通地质学* 3.5 3.0-1.0 二 秋冬
06123560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** 2.5 2.0-1.0 二 春夏
78120110 结晶学与矿物学* 3.5 2.0-3.0 二 春夏
83120180 晶体光学与光性矿物学* 2.0 1.0-2.0 二 夏
06120260 地球物理学* 3.0 2.5-1.0 三 秋冬
06123610 构造地质学* 3.5 3.0-1.0 三 秋冬
06199280 有机地球化学** 2.5 2.0-1.0 三 秋冬
83120091 遥感概论** 2.0 2.0-0.0 三 秋冬
83120190 岩石学* 5.0 3.0-4.0 三 秋冬
83120230 沉积学与古地理学** 3.0 2.0-2.0 三 秋冬
06121770 遥感地学分析** 3.0 2.0-2.0 三 春夏
83120200 古生物学与地史学* 3.5 3.0-1.0 三 春夏
83120220 地学数理统计分析** 3.0 2.0-2.0 三 春夏
83120240 矿床学(含矿相学)** 3.0 2.0-2.0 三 春夏
83120210 板块构造与区域地质学** 3.5 3.0-1.0 四 秋冬
(2)实践教学环节 必修 8学分
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
83188040 地质认识实习 4.0 +4 二 短
83188050 地质专业实习 4.0 +4 三 短
(3)毕业论文(设计) 必修 8学分
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
78189010 毕业论文 8.0 +10 四 春夏
4.第二课堂 +4学分